最新配资门户 历史重演!A股2025年或复制2020年剧本,但这次赚钱更难?
2020年最新配资门户,A股从疫情暴跌中强势反弹,指数翻红但多数人只赚了个寂寞。

2025年的剧情似乎正在重演:指数连涨,银行股半个月拉出300点,人工智能概念轮番轰炸。
但真相是,90%的散户可能连汤都喝不上——这一次,赚钱的规则彻底变了。
一、政策发糖,但糖分只喂给“亲儿子”
2020年疫情后,央妈疯狂放水,创业板一年暴涨65%,但散户追涨杀跌反被套。
2025年剧本更狠:外资回流、社保加仓,但这些钱全砸进银行和煤炭等“巨无霸”。
4月份银行股连续创新高,工商银行单月涨15%,但你的自选股可能还在3000点趴着。
政策托底从来不是雨露均沾,而是精准投喂。
2020年新能源和医药吃尽红利,如今轮到高股息板块坐庄。
四大行股息率超过6%,秒杀理财产品,机构闭眼狂买,但小散嫌涨得慢根本看不上。

二、指数狂欢背后的残酷真相
大盘从3040点冲到3300点,看似遍地黄金,实则暗藏杀机。
2020年创业板领涨时,全市场60%个股跑输指数;2025年更夸张,八成的股票不涨反跌。
人工智能概念2月疯涨,但4月集体腰斩,追高的散户至今还在天台排队。

主力资金早已换玩法:拉指数只需操控50只权重股。
茅台、宁德时代、中国移动,三巨头就能撬动大盘;
你的中小盘股? 抱歉,日均成交不到5000万的直接被踢出资金名单。
三、行业轮动比狼人杀还刺激
2月份AI硬件暴涨,浪潮信息两周翻倍,散户高呼“这次不一样”。
4月份剧情突变,银行股接过接力棒,中信银行单月涨幅碾压90%的科技股。
5月轮到电力煤炭表演,华能国际五天三涨停,但散户账户早已被前两轮洗劫一空。
轮动速度从按季度变成按周计算。
上周还火爆的低空经济,这周就被证伪跌停;
昨天涨停的消费电子,今天可能爆出业绩雷。普通投资者根本跟不上节奏。
四、外资和机构联手割韭菜新姿势
北向资金今年净买入超800亿,但买的清一色是长江电力、中国神华。
社保基金悄悄加仓煤炭ETF,险资狂买银行理财,这些操作散户根本不屑一顾。
等到高股息板块涨到天上,大妈们才反应过来:原来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!
主力早已布好局:用权重股稳住指数,掩护题材股出货。
人工智能概念拉升时,机构研报吹出万亿市场,实际游资早已高位套现;
当散户终于忍不住进场,等待他们的只有断崖式暴跌和无穷无尽的补仓。
五、注册制下的幸存者游戏
2020年炒小炒差还能侥幸逃生,2025年直接开启地狱模式。
4月A股退市名单新增23家,ST板块单月暴跌40%,多少人的账户直接被清零。
就连昔日妖王九安医疗都跌回起点,更别说那些蹭概念的微盘股。
监管重拳砸向造假公司,但散户识别能力几乎为零。
某芯片公司宣称突破5纳米技术,股价暴涨后才发现是买来的淘汰生产线;
某新能源企业签下非洲大单,结果被证实客户是董事长亲戚的空壳公司。
六、量化资金加入大逃杀
程序化交易每天收割散户,机器人比你快0.01秒就能决定生死。
4月某日人工智能板块急拉3%,量化基金趁机抛出500亿筹码;
等散户跟风买入时,股价已经砸到跌停板,连止损都来不及挂单。
高频交易把市场变成屠宰场。
某个股早盘出现万手大单,实则是量化资金左手倒右手的诱多陷阱;
你看到的分时突破全是算法画图,等K线走好时,早就是机构埋好的雷区。
七、唯一确定的生存法则
别相信“这次不一样”的鬼话,2020年被套牢的教训还在眼前。
当大妈都在讨论AI时,赶紧抛掉所有相关概念股;
当银行股开始加速上涨,意味着行情已到鱼尾阶段。
死磕指数ETF反而可能跑赢90%的投资者。
沪深300ETF年内净申购超千亿,但散户总觉得不如自己选股刺激;
等到年终结算才发现,折腾半年的收益最新配资门户,还不如老老实实买ETF赚得多。
睿迎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